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的好體現在哪里?
新的時代,公司將以國家 “十三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為依托,以國家城鎮化、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為核心,以實現建筑節能目標為目的,按照國家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要求及標準,大力發展節能環保、安全耐久、施工便利的新型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技術。
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技術國家推廣項目,是集建筑保溫功能與墻體圍護功能于一體,墻體不需要另行采取保溫措施即可滿足現行建筑節能標準要求,實現保溫與墻體同壽命的建筑節能技術。界定一體化技術的概念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建筑墻體保溫應與結構同步施工,同時保溫層外側應有足夠厚度的混凝土或其他無機材料防護層;二是施工后結構保溫墻體無需再做保溫即能滿足現行節能標準要求;三是能夠實現建筑保溫與墻體同壽命。滿足上述條件方能為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技術。
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的好體現在:
保溫結構一體化即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技術是集保溫隔熱功能與圍護結構功能于一體,墻體不需要另行采取保溫措施即可滿足現行建筑節能標準要求的新型建筑結構體系。具有保溫防火性能優良、質量安全可靠,且能夠實現建筑保溫與墻體同壽命的特點,符合國家節能減排和產業發展政策要求。
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技術是對傳統建筑墻體保溫設計和施工方法的一次重大變革,大力推行一體化技術不僅是滿足建筑節能工程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從根本上保證建筑工程質量和消防安全,是當前解決建筑外墻保溫工程消防安全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可以推廣應用。
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實現了建筑保溫與結構同壽命的目的。用混凝土一次性澆筑而成,結合緊密,外墻完全可以承受重力、風力等載荷,保溫層與結構層同時澆筑,共為有機整體,保溫與結構同壽命,外裝修質量穩定,解決了普通墻體保溫層開裂、滲水、空鼓、脫落等工程質量隱患,且無需二次維修和更換,真正做到建筑不拆,保溫不壞。
達到國家A級防火要求。采用一體化技術體系的建筑,基層墻體為現澆混凝土承重墻體,外保護層一般為50毫米厚自密實混凝土,中間為燃燒性能等級為B1或B2級的有機夾芯保溫材料。耐火極限3小時以上,完全可以達到《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要求的A級保溫材料的防火效果,在高溫下不產生有害氣體。
滿足國家抗震設防要求。采用一體化技術體系的建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構造,在承受地震時,兩側混凝土在骨架的連接下協同工作,不會出現傾覆或散落形式的破壞,其抗震性能比磚混結構提高兩三個抗震等級,極大地提升建筑的堅固穩定性,滿足國家抗震設防要求。
顯著經濟性,有效縮短工期2至3個月,減少耗材。直接用作現澆混凝土結構工程外模板,模板和保溫合二為一,減少施工工序,省了外模板,而且保溫外防護層工廠預制,減少了敷面水泥砂漿用量,有效減少二次外粉用量。依據現行建設工程定額標準、工期定額標準和建筑施工實際案例測算,同一建設項目采用“建筑保溫與結構一體化體系”產品,比運用現行傳統技術產品,增價(人工費)減去節省工期和材料款后,整個工程綜合費用降低,節省了后期維護、更新及二次裝修的支出。
工程造價低。傳統外墻保溫系統工序復雜,成本高昂,易形成開裂和脫落現象,存在安全隱患,外墻保溫材料普遍屬于B級材料,外墻保溫施工難度大,現有傳統外保溫產品的市場理論使用年限為25年。按房屋設計壽命70年推算,建筑物需更換保溫層兩三次,而采用一體化技術體系的建筑保溫與建筑同壽命,無需維護更換,從而降低維修費用至少每平方米1000元,同時解決了巨額維修費用所帶來的社會問題。
可以擴大使用面積。與傳統的砌體結構相比,采用一體化技術體系的建筑能有效擴大使用面積8%~10%,與框架結構相比,一體化技術體系均為暗梁、暗柱,室內沒有影響使用的凸角。
節能環保效果好。采用一體化技術體系的建筑由于其有結構優勢,因此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功能,可滿足嚴寒和寒冷地區75%的節能標準。此外,采用一體化體系的建筑不使用任何黏土制品,保護耕地,節約能源,減少建筑垃圾排放。
可與裝配式建筑相結合,實現建筑工廠化,并逐步實行建筑產業化。裝配式建筑由主體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內裝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全面裝配而成,而一體化技術完全可以服務于外圍護系統。一體化技術體系的夾心保溫墻板技術已被列為2017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編制的建筑業10項新技術之一。各級政府也相繼出臺政策大力支持一體化技術發展。